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刘铭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总结报告
——赴2019年第99届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年会(AATS)
2019年第99届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年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horacic Surgery Annual Meeting)于2019年5月4日至7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horacic Surgery, AATS)的官方会议,每一年举办一次。AATS是世界胸心外科领域最负盛名的学术组织之一,由来自41个国家的1300多名世界一流的胸心外科医师组成。AATS年会是全球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心胸外科领域学术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心胸外科医师和相关专业人士,通过讲演、辩论、自由发言、壁报以及卫星会议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共同探讨交流心胸外科领域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新发现、新技术、新进展。
作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麻醉科的一名研究生,我有幸参加心脏病领域的国际会议,通过此大会,我的获益匪浅,下面我将对参加本次大会的收获和感悟进行简要总结。
2019年5月4日上午8点,我前往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年会的会场Metro Toronto Convention Centre,进行会议注册,并领取会议相关材料。9点,我前往会场一楼会议室聆听了冠脉外科相关会议内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历届大会老生常谈的话题,2019 AATS会议就此问题在多个部分进行了讨论。CABG是历届大会老生常谈的话题,2019 AATS会议将就此问题在多个部分进行讨论。Faisal G. Bakaeen回顾性分析 “Does Coronary Anatomy and Target Selection Influence Survival in Bilateral Internal Thoracic Artery Grafting?”,认为使用双侧乳内动脉搭桥的患者,第二根乳内动脉选择解剖上重要的靶血管和患者的生存率相关。Mario F.L. Gaudino对“Angiographic and Clinical Outcomes Following Revascularization with Radial Artery Bypass Grafts: Insights from the PREVENT-IV Trial”进行报道,认为使用桡动脉移植的失败率与大隐静脉相当,但高于乳内动脉,因此使用桡动脉是一个可选方案。Claudio Munerett报道“Total Arterial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Improves Clinical Outcome at Mid and Long-Term Whe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and Hybrid Coronary Surgery”,这一倾向性配对研究显示与常规混合动脉搭桥相比,中位SYNTAX评分患者使用全动脉化搭桥可改善中长期的生存结果。Umberto Benedetto公布“10-Year Outcomes After Off-Pump Versus 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 Insights from the Arterial Revascularization Trial”,ART实验的长期随访研究结果认为:与体外循环下CABG术相比,非体外循环(OPCABG)不会增加晚期不良事件的风险。Noboru Motomura报道“The Effect of Hospital and Surgeon Procedure Volume on Incidence of Intraoperative Conversion During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认为手术量与OPCABG术中中转体外的发生率相关,特别是在低容量的中心发生率更高。
我的摘要“Cold-inducible RNA-binding protein mediates neuroinflammation in deep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被大会接收作为口头报告,演讲时间是在大会的第二天(5月5日)。5月5日上午我前往206BD会场进行口头发言,得益于事先较为充分的准备和导师吉冰洋教授的悉心指导,我在演讲台上报告的时候能够保持较为平静的心态,尽管汇报中出现了个别表达不很通顺的地方,但仍然顺利地用英语完成了报告。Dr. Randall B. Griepp给我提了如下3个问题:
(1)18℃的30分钟停循环时间在猪的模型和临床病例里,几乎没有明显的行为学异常。在大鼠模型是如何?如果大鼠术后可以存活,它们的行为学正常或者损伤严重吗?如果受损明显,CIRP敲除是否会改善?
答:由于基因编辑和价格的优势,我们选择大鼠进行深低温停循环。在大鼠模型上,大鼠是股动测压,颈静脉引流,和尾动脉灌注,没有进行脑灌注。我们已发表的研究证明18度停循环30分钟导致的脑组织病理学损伤,在术后30天恢复正常。其他研究也证书脑组织功能学损伤在术后15天可恢复正常。在本研究我们的目的是评价深低温停循环期间cirp的作用,即急性期cirp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及相关通路。既往研究也表明控制小胶质激活可减轻术后神经功能不全。虽然我们在本实验用的实验方法并不是最佳的,但足够说明本研究的中心结论。
(2)在这一模型里,大鼠经历了低温和缺氧两种应激。是哪种因素主要引起CIRP的激活?
答:CIRP 是一种应激蛋白,多种因素均可以引起其表达上调。既往研究表明低温和缺血均引起其表达增加,例如在卒中模型和脑创伤后低温治疗。
(3)在体有直接抑制CIRP激活的有效药物吗?
答:在当前研究,直接作用于CIRP的药物包括兔来源的抗血清和作用于TLR4-MD2复合物的小肽c23,但是这些药物只能在实验室合成,而且只用在细胞系和动物模型来减少炎症。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和稳定性,在临床实验前。
随后,我聆听了其他同行的口头演讲,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经过这次会议,得以一睹诸多学者的风采,也有幸聆听了很多优秀的报告。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术,也进一步锻炼了英语口语,对于当前国际上前沿的研究方向及方法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会场休息时间,我们能够与参会者自由交流,这不仅是与其他国家学校的同学建立友谊的机会,更让我加深了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对于后续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且,通过在开会间隙的交流,我不仅在具体的学术问题上有不少收获,还学习到一些有益的科研方法和策略。而且此次会议涉及很多国家和地区,通过与国外研究者的交流,还锻炼了我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让我在公共场合更能勇于展现自己的观点,这于我而言是个很大的提高和进步。
通过此次开会,我迫切的感受到熟练的英语口语交流水平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英语的交流,才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其他国家的学者,才能从他们的评论中得知自己的可取和不足之处,从而获得更广泛的思路,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大会第三天(5月6日)上午,我主要聆听了瓣膜外科的进展。瓣膜外科是心血管外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心血管外科手术量增长的方向,目前瓣膜外科也逐渐由置换走向成形,由开放手术走向微创,主动脉瓣的无缝和瓣膜也越趋成熟。Steven F. Bolling等做了“Anterior Versus Posterior Leaflet Mitral Valve Repair: A Propensity-Matched Analysis”倾向性配对研究,后叶和前叶二尖瓣修复无长期生存差异,外科医生不应该担心前叶修复会有更糟结果。Domenico Paparella报道了“Comparison Between Minimally Invasive and Standard 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A Multi-Center Propensity Matched Study”的多中心研究结果,与标准胸骨切开手术相比,微创手术置换主动脉瓣与30天死亡率降低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相关。Bart Meuris分享了“Sutureless AVR Experience in a Single Center: 11 Years of Use in 468 Patients”单中心经验,使用Perceval无缝和主动脉瓣可获得稳定、省时且安全的手术效果。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北京协和医学院给予我这样好的机会能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感谢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国家交流与合作处的老师们以及阜外医院教育处的黑飞龙老师、向洁老师对我们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的支持,更感谢我的导师阜外医院吉冰洋教授对我的关心和帮助。通过这次大会,我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经历,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医学论文和现有研究课题的思路,更加坚定了我将要努力的方向。我将更加努力的学习,认真的进行科研实验,做出更多更好的成果,以不辜负学校和老师的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