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学子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国际交流 >> 协和学子 >> 正文

两万英尺高空的救治

发布日期:2023-09-05   点击量:

两万英尺高空的救治

 

 

2023617日,北京飞往德国法兰克福的国航CA965航班上,德国乘客威伯斯先生突感身体极度不适,空乘人员广播求助机上乘客帮助。我校罗文浩和黄志华同学迅速响应,说明职业资格后积极对患者进行救治,并在航程中稳定患者焦虑情绪,直至威伯斯先生安全落地。训练有素的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得到了在场乘客和航空公司的赞许。救治行为体现了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和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

罗文浩和黄志华同学此行是随中德科学中心2023年林岛项目团组出访德国。他们代表北京协和医学院参加第72届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医学/生理学),同行的还有该项目中方负责人和来自全国14所高校的28位博士生。自2005年起,我校认真组织协和学子参加林岛项目的选拔工作。2023年有三位同学当选代表,他们是协和医院罗文浩、阜外医院黄志华、群公学院黄蔷如。入选林岛项目的博士生代表中国青年科学家和全世界 80 多个国家挑选出来的优秀博士生、青年科学家与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为期一周学术交流。

 

林岛项目:自 1951 年起,在德国林岛每年都举办一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邀请一批世界各国以化学、物理和医学/生理学为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一批从世界 80 多个国家挑选出来的优秀博士生和青年科学家。他们聚集一堂,探讨与这些学科相关的话题,研讨未来科学的发展。大会主题在化学、物理和生物等领域逐年轮换。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已连续举办 71届,对世界各国的优秀博士生们具有非同凡响的吸引力。德国十分支持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聚会。2000 年,德国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基金会,目前有 132 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基金会成员。

2004 年起,中德科学中心资助中国境内单位在读中国籍优秀博士生代表参加大会(医学/生理学主题,每4年举行一次),为大家提供了与大师面对面交流和了解德国知名高校和学术机构的机会。截止2023年,我校共有11名学生成功入选林岛项目。

 

 

 

 

附件:学生参会感受

 

协和青年学子获选德国林岛出席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

协和医院 罗文浩

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自1951年起每年在德国林岛举办,邀请化学、物理和医学/生理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交流学术前沿,研讨未来科学发展。为助力青年科学家培养,大会每年从世界范围选拔各国优秀博士生参会,中国仅有30个名额。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2022级专业型博士生罗文浩拿到第72届大会“入场券”,于202362530日赴德参会并访问德国著名大学和研究所,展现了协和青年的风采。

罗文浩师从张太平教授,于2019-2021年在协和攻读硕士研究生,同时完成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22年起攻读博士研究生,是2021-2022学年国家奖学金全国百人代表,在北京协和医院院级优秀住院医师评选中排名第一,曾2次获得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技能大赛冠军,荣获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突出贡献个人称号(助教),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 20余篇。新冠疫情期间,他主动报名,首批进入医院急诊隔离过渡病房工作,参与重症患者救治。

中国优秀博士研究生赴德参加诺贝尔奖大会的选派工作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德国研究联合会委托中德科学中心组织。历经医学院推荐、学术委员会审批、中德专家函评和面试,罗文浩从全国116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6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入选2023年度林岛项目的博士生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鼓励中国青年学者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对标一流、永攀高峰、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617日,罗文浩启程飞往德国。途中,飞机广播寻求医务人员。他迅速响应,在乘务人员引导下来到一名异样德国乘客身边。简洁问诊了解乘客主诉后,他对乘客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进行初步评估,判读病人无大碍,清晰告知并安抚了乘客、家属、围观乘客及乘务人员的焦虑情绪,并在行程中持续关注该乘客状态,获得了乘务人员和乘客的一致好评。

61824日,中德科学中心为代表团安排了德国主要研究机构参观访问日程。作为胰腺外科专业博士研究生,罗文浩深知欧洲最著名的胰腺中心位于德国海德堡。他会前主动邮件联系海德堡大学医院Rienk Offringa教授,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争取到了620日赴海德堡大学医院交流机会。现场参观海德堡大学医院,听取该院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罗文浩大开眼界、启发良多、收获颇丰。他精心准备的幻灯和介绍也得到了德方的高度认可和赞扬。

90da827295a70a67cb4595566125bc6

  • 罗文浩参观海德堡大学医院

 

72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的主题是医学/生理学,参加本次大会的全世界青年学者共计300名,主办方邀请其中30名各国代表于624日与1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沙龙座谈(罗文浩是中国大陆的唯二代表)。诺贝尔奖获得者儒雅风趣的谈吐令罗文浩印象深刻,他们用自己的成长经验告诫青年,做科研就是要甘于坐冷板凳、敢啃硬骨头的。在得知罗文浩是参会青年代表中为数不多的临床医生后,200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Aron Ciechanover教授鼓励他要坚守对医学的信念和热爱,“医学科学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期待你早日做出福泽人类健康的学术贡献。”

正式会议议程从625日开始至29日结束,在林岛多个地点开始“学术讲座”、“开放互动”、“公开讨论”的形式同步进行,满满行程。青年学者们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赶赴相应会场,会议主题从“神经生物”、“基因治疗”等医学主题到“便捷式健康管理”、“环境改变与健康”等大健康主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收获颇丰。

作为一名党员、一位生命为医学而沸腾的协和青年,罗文浩在参加过第72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后表示:“能够以中国医生、以协和人的身份与世界级大师面对面深入交流,我倍感荣幸。短暂而丰富的德国之行让我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我愿一头扎进纯粹朴实的医学生活,成为无惧岁月考验的硬核协和人,坚决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为改善人类健康奋斗终生!”

 

e11a52fd8eae419117177c519adc0ab

左:2011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Jules A Hoffman教授,右:罗文浩

 

 

 

 

 

 

 

 

  • Lockhart

  • 2018年诺贝尔奖得主 Frances H. Arnold(右) 罗文浩(左)

  •  

  •  

  •  

     

 

 

德国学术之旅:洞悉学术瑰宝,汲取心得体会

阜外医院 黄志华

 

首先,我要以最衷心的感激之情向北京协和医学院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德科学中心表达我无尽的谢意。这次难得的交流与学习机会,是我学术之旅中的一座珍贵瑰宝。在德国的参访过程中,我收获了丰厚的经验和珍贵的领悟。我将这段旅程分为以下两个部分,以分享我所获得的知识和领悟。

 

第一部分:德国学术机构参访之旅

前半程参观机构包括了:波恩大学医院卓越集群、心肺研究院(Cardio-Pulmonary Institute, CPI)以及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参观CPI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该机构在心血管和肺部疾病领域的卓越贡献。该机构的特色在于基础和转化研究,将细胞培养实验和动物模型系统相结合,探索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作为一个心血管疾病研究者,我尤其关注冠心病和肺动脉高压方面的研究。在参观期间,我对离体血管体外培养和测试设备以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学习,还阅读了他们最新发表在高血压杂志上的文章,深刻感受到了CPI的跨学科合作和高水平的研究实力,也让我对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和肺动脉高压的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除了研究方面,CPI还非常注重人才培养。他们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和科学讲座,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此外,CPI的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与国内外的心血管疾病研究机构和专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定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与国际同行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这种国际化的合作和交流,为CPI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机遇,也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未来,我希望能继续深耕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相信通过跨学科的合作,更好地探索心血管疾病促、防、诊、治、康的优化策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诊疗实践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参与到CPI的研究中,与这些优秀的研究人员一起探索心血管疾病的奥秘,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后半程我们参访了Cluster of Excellence Controlling Microbes to Fight Infections (CMFI),图宾根大学卓越集群 "Image-guided and Functionally Instructed Tumor Therapies" (iFIT),以及图宾根神经病学中心。其中,我最为深刻的是CMFI机构的参访。CMFI是由图宾根大学、图宾根大学医院和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研究所联合构建的卓越集群,它汇集了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如感染生物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药物生物学、抗生素研究、分子和医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环境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化学以及医学史和伦理学。他们的共同目标是阐明有益和有害细菌与宿主之间的互动机制,开发新的靶向治疗和抗感染疗法。

CMFI的参访中,我对研究人员在细胞间的生物力学方面等层次的研究印象深刻。我向他们提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心肌病发病机制中心肌细胞间应力以及细胞外基质硬化的作用,是否在肺动脉高压发病中也起到重要作用,以及是否有不同于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三大通路的相关药物靶点以及潜在的在研的临床试验。我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分享了不同的见解。

这次参观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不同领域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重要性和价值。我相信,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和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健康问题。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知识,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参与到不同领域的研究中,与其他优秀的研究人员一起探索和解决各种健康问题,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第二部分:第72届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

林岛诺贝尔奖学术会议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术盛宴,不仅让我与世界顶尖科学家进行深入交流,还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启示和人生感悟。在这次会议期间,我参加了许多具有丰富内容和多样性的活动,其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与William G. Kaelin教授的交流。

1.黄志华参加第72届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医学/生理学)

 

Science Walk活动中,我有幸与William G. Kaelin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因在细胞中解析低氧环境感知机制而获得了诺贝尔奖。与他的交流使我深刻认识到科学的伟大之处,并体会到了追求知识的艰辛与乐趣。他在对话中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心得和成长历程,以及对未来科学发展的展望。通过与他的交流,我不仅扩展了知识的边界,还收获了一种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勇气。

2. 黄志华(左)与William Kaelin教授(右)及其诺贝尔奖勋章的合影

 

除了与William G. Kaelin教授的交流,我还参加了许多其他精彩的活动。在国际联欢会上,我感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优秀科学家的融合和友谊,他们用交流与合作建立起了通往科学前沿的桥梁。"Excellence in Science for Society"的合作活动,让我认识到创新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力量,这激发了我对科学研究更大的热情和责任感。在“The Emergence of Mobile Phones And Wearables for Health(移动电话和可穿戴设备对健康的影响)”讨论中,我对科技与健康的结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Adding Life to Our Years: The Hippocampus, Memory, And Healthy Aging(给我们的岁月添色彩:海马体、记忆与健康老龄化)”的这一个讨论则使我对健康老龄化的机制和预防措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此外,另一个我印象深刻的活动是有关“气候变化和全球健康”的研讨会。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尤为重要。通过与专家的讨论,我认识到气候变化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全球合作来应对,并寻找创新解决方案。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科学家,我们应当更加积极地关注并努力应对气候变化,为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作出贡献。此外,有趣的巴伐利亚之夜以及迈瑙岛科学野餐等活动不仅让我领略了多样文化的魅力,还让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将为我未来的科研之路带来更多的机遇和价值。

 

3. 黄志华(左)与诺贝尔奖得主Robert Huber教授(右)在联欢晚会的合影

 

回顾这次林岛诺贝尔奖学术会议,我受益匪浅。会议不仅是一个学术盛会,也是一次人生旅程。与会者们对知识的追求和严谨态度深深感染了我。他们的热爱科学、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激发了我的热情。这次经历让我重新审视科学的意义和使命,也加深了我作为青年科学家的责任意识。我明白科学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持续创新和全球共同努力才能迎接未来挑战,推动人类进步。同时,会议还加深了我对学术界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认识。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交流,拓宽了我的视野。尽管我们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文化,但我们都怀揣科学热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类福祉做出贡献。这使我更加坚信国际学术合作和共享精神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

综上,这次德国学术之旅不仅让我与世界顶尖科学家交流和获得启示,也让我切身体验到了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在此,我再次深深感激北京协和医学院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德科学中心,感谢他们给予我这次宝贵的机会。正是他们的支持和悉心安排,我得以深入体验德国的学术环境,与杰出的科研人才进行交流与探讨。我将继续秉持着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科学的热爱,努力进取,为人类的健康和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次难得的经历将成为我科学研究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催促我在不断探索的旅途中勇往直前。希望我能一直怀揣感恩之情,乘风破浪、扬帆起航,志存高远、不负韶华!

 

 

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群公学院 黄蔷如

近日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2021级群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黄蔷如作为我国优秀博士生代表赴德国参加第72届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大会每年在全球范围选拔优秀博士生参会,我国今年共选派30名博士生作为中国青年科学家代表参加此项重要学术活动。经院校推荐、中德科学中心专家函评、联合会评和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基金会最终确认, 黄蔷如同学在全国选拔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与诺奖大师面对面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

2201690814065_.pic_hd

1中国代表团行前颁发证书仪式黄蔷如(左)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兰玉杰副主任(右)合影

 

德国林岛小镇坐落于博登湖畔,位于奥地利、瑞士和德国三国交界处,风景宜人。自1951年起,每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都在美丽的林岛上举行。大会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参会,至今已经举办了72届。会议每年的主题在化学、生理学/医学、物理学和交叉学科之间轮换,今年的主题是生理学/医学。大会一直秉持着“EducateInspireConnect”的精神,本届涵盖了多样性(Diversity),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及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Climate change and public health)三个关键大会议题。今年共有40位诺奖得主和580位来自全球的青年科学家齐聚一堂,探讨学术观点,碰撞思维火花,讨论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

大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涵盖LectureLaureate LunchMorning WorkoutsOpen ExchangePanel DiscussionScience WalksWorkshops等多种形式,保证青年学者有充足的机会与诺奖大师们沟通交流。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年龄和身份差距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轻松愉快的交流。诺奖得主们以自身的经历,给予青年学者学术上的启示和人生道路的指引。

参会期间,黄蔷如与1996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Rolf M. Zinkernagel教授(因发现免疫系统如何识别病毒感染细胞获奖)、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Jules A. Hoffmann教授(因在激活固有免疫方面的发现获奖)和2020微生物学家Charles M. Rice教授(因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贡献获奖)开展了深入细致的交流,讨论了群医学、疫苗诱导免疫、科学多样性发展和同一健康等话题;与2018ACM 计算奖得主Shwetak N. Patel教授探讨了计算机技术和AI对医疗健康的影响,分析了实用性传感系在传染病领域应用的可能性。诺奖得主们对科研热情执着,对待新事物的眼界格局,以及前沿的思辨和启发式的互动令她备受鼓舞,获益匪浅。

 

271690815891_.pic_hd

2黄蔷如(右)与免疫学家Jules A. Hoffmann教授()合影

 

301690815895_.pic_hd

3黄蔷如(左)与微生物学家Charles M. Rice教授()合影

 

在前往林岛参加会议之前,根据中德科学中心和德国研究基金会(DFG)的安排,中国优秀博士研究生代表团受邀参访了德国研究基金会总部、波恩大学医学院、法兰克福大学心肺研究所、海德堡大学德国癌症研究所和图宾根大学等知名研究机构。黄蔷如争取到了前往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全球健康研究院的交流机会,Till Barnighausen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得到了认可和赞扬。

 

黄蔷如表示,聆听诺奖得主的报告及与其他年轻学者的广泛交流,大大拓宽了她的学术视野,为她了解国际最新研究动向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合作平台。她认为,林岛大会精神和主题与群医学理念不谋而合,群医学运用融合当代医学及相关学科知识、技术和学术,是科学多样性发展和融合的典范。作为一名协和人,她继续践行群医学理念,为实现人群整体与长远健康效益最大化,共同创造更美好的人类未来而努力。

 

 

邮箱:

电话:010-65105523

邮编:10073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三条九号新18号楼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公众号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